1. 行业“内卷”的三大推手
-
政策驱动下的“蜂拥而入”
全球“碳中和”目标和电子垃圾管理法规趋严,推动芯片回收成为刚需市场。大量企业扎堆入场,但技术门槛低的小作坊式回收商泛滥,导致劣质拆解、恶性竞价等乱象频发。 -
技术瓶颈与利润倒挂
高端芯片(如7nm以下制程)的精细化回收技术被欧美日企业垄断,国内多数企业仍依赖低端芯片拆解和原材料提取,利润空间被压缩至不足10%,陷入“低价抢单→低质循环”的死局。 -
资本与资源的“错配”
部分企业盲目扩张产能,但忽视技术研发和合规投入,导致回收效率低下、环保风险高企。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,中小玩家生存空间被挤压,进一步加剧内卷。
2. 内卷背后的“突围密码”
-
技术升级:从“收废品”到“提纯金矿”
突破高端芯片贵金属提纯(如金、钯)、晶圆再生等核心技术,实现从“废料处理”到“资源再生”的跃迁。例如,日本DOWA公司通过湿法冶金技术,将芯片回收毛利率提升至35%以上。 -
合规化与品牌化
建立环保资质认证体系(如R2、e-Stewards),打造可追溯的回收链条,满足苹果、华为等大厂对ESG供应链的要求,从低价竞争转向高附加值服务。 -
产业链整合: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
联合芯片设计、制造、终端品牌构建闭环生态,例如台积电推动“芯片生命周期管理”,通过回收材料再投入生产,降低成本和碳排放,形成差异化竞争力。
3. 未来趋势:内卷or进化?
短期来看,低端市场的价格战和技术同质化仍将持续,但政策监管趋严和头部企业技术迭代将加速行业洗牌。长期而言,具备核心技术、合规能力和资源整合优势的企业,或将主导“绿色芯片经济”的新格局。